煤矿的高速健康发展离不开“安全”二字。当前,我国煤矿安全形势良好,机械化、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,许多采煤工作面已逐步实现无人化、少人化。据统计,截至2018年底,全国已有47处单班下井超过千人矿井已全部降至千人以下,733处煤矿完成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,建成145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。在此背景下,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大幅减少。
而在新形势下,煤矿安全如何应对新挑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。按照目前的技术手段,从宏观层面来看,矿井还是要坚持走集约化、高效化生产的路子,实现减人、减头、减面。“一个矿管理1个工作面,相对比较容易,要是管理5个工作面,同时调动,精力不足,出问题的几率就比较大。” 归根结底,煤矿的安全生产还是要朝着走集约化、智能化、自动化、信息化方向发展
随着计算机、软件技术、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飞跃发展,推进信息技术在矿井中的应用,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深化矿井信息化建设,在井下各工作面、重点头面安装KT190矿用广播通信系统、KJ707视频监控系统、KTC158煤矿工作面集控系统、KJ727人员定位系统等等,把矿井各种保护设施和瓦斯、煤尘、水、矿井压力的状态形成多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监测监控系统,达到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,提升矿井管理水平。通过这些系统,完成对井下的安全预警机制和科学合理决策。对井下人员进行远距离指挥,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可立即采取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,来弥补安全工作的缺陷和盲点,增强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离地,从而提高矿井防灾防害的综合能力。
除此之外,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,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、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,严格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法规,形成统一的规范管理制度。同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,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,将安全文化渗透到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。
总之,安全生产要围绕建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,着力提升自动化装备水平,深化信息系统建设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加强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的管理,提升员工安全素质,从而实现人、机、环境的和谐统一,就能够创造出煤矿安全生产的美好明天。
本文由矿用安全系统供应商济南华科电气设备公司原创,转载请注明